手足口病发病原因
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 RNA 病毒科、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A 组的 2 、 4 、 5 、 7 、 9 、 10 、 16 型等, B 组的 1 、 2 、 3 、 4 、 5 型等;肠道病毒 71 型;埃可病毒等。其中以肠道病毒 71 型和柯萨奇病毒 A16 型较为常见。
肠道病毒适合在湿、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,对乙醚、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, 75% 酒精和 5% 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,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。各种氧化剂(高锰酸钾、漂白粉等)、甲醛、碘酒都能灭活病毒。病毒在 50 ℃可以被迅速灭活,但 1mol 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,病毒在 4 ℃可以存活 1 年,在 -20 ℃可以长期保存,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。
手足口病传播途径
1. 传播方式
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,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。病毒可通过唾液、疱疹液、粪便等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;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;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,亦可经水感染;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。
2. 易感人群
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。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,因此,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,因此,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,尤以≤ 3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。据国外文献报道,每隔 2-3 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。
3. 流行方式
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,没有严格的地区性。四季均可发病,以春夏季多见,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。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。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 ......
手足口病严重吗
手足口病属于儿童常见疾病,到医院治疗后,涂抹医生开的药膏,大约 1 周左右就会康复,爸妈不用太担心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,可引起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疱疹,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